在政策推动的推动下风电欲跨上新台阶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出台将使水电、生物质能、 太阳能、风电获得更大的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在《可再生能源中长 期发展规划》基础上出台的。从“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出,风电支持 力度最大,发展前景最被看好。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涵盖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 风电等多个领域。在水电领域,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1.9亿千瓦;在生物质能领域,到201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 量达到550万千瓦;在太阳能领域,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累计 安装量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这 些内容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几乎一样。只有在风电 领域,“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0 00万千瓦,调高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关于新增风电总 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的目标。
“这也是规划中变动最大的。” 国家在规划中将风电的发展目标翻了一番,很大程度上归功 于近年来风电在我国的迅猛发展。” 据了解,仅2007年 一年,全国风电并网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就达到403千瓦,同比增长9 4.4%。这一年的发展规模,相当于2007年之前所有年份的总和。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表示,当时在制订《可再生 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对于风电的规模就有些争论,一方面是认为 发展速度还不够,一方面是招标定价造成的定价过低问题。从现在的发 展态势看,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千瓦的规 模。
政府不仅提高了风电的总装机容量,而且还提高了百万千瓦级风电 基地的数量。据了解,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在河北、内蒙古、 甘肃、吉林辽宁等地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10年,河北和 内蒙古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以上, 已投产及开工建设的总规模分别达到300万千瓦和400万千瓦左右; 甘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已投产及开工建设的总规模 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吉林、辽宁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万千 瓦,已投产及开工建设规模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左右。而此前的《可 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则是“建设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 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问题尚存
“最近几年风电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路琨表示,在政策层面上,国家此前出台的电价费用分摊办法不足以支 持风电的发展。另外,虽然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取消在风电特许权招标 中关于“承诺上网电价最低的投标人为中标人”的规定,将其调整为以 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中标人,但从中标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还是“最低 价竞标”的企业。
“在企业层面上,风电设备制造商目前还不能满足整个风电市场的 需要。”路琨表示,在整机制造设备上只有国内厂商金风科技、东方汽 轮机、华锐风电3家能提供兆瓦级设备,而国外厂商则普遍能够提供兆 瓦级的整机设备。另外,在零配件制造市场上也不尽如意,只有风机叶 片、风架能满足市场需求,而风机的关键设备风机轴承则比较欠缺,大 部分零配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风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能提供满意 的设备,一些核心技术仍未掌握”。
施鹏飞认为,目前国内风电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不够、缺乏整体推 进的措施,激励力度较弱,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不够,还没有形成支 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健康、可持续的风电市场应该使投资者获得合理的略高于常规煤 电的回报,才能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吸引和聚集人才。只有具备这样的 条件,企业才能通过技术攻关,尽快掌握国外主流技术。”施鹏飞表示, 目前国内风电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处境均比较艰难。
另外,专家表示,必须要注意风电产业在高速增长中的市场秩序问 题。据了解,目前风电场开发秩序较为混乱,各类企业纷纷进入风电场, 以各种名义“跑马圈地”、抢占资源等现象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普遍存 在。
产业链各环节仍需努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发布与实施,可再生能 源企业热盼政策迅速落地,能给他们带来实在的利益。但施鹏飞提醒风 电企业,风电目前还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新兴产业,要实现风电的 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风电投资商、风电 制造商和相关部门踏踏实实地做事,积累经验,保证质量,同时要有风 险意识。
“风电开发商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冷静投资,银行对风电项目贷 款要慎重,零配件和整机制造商必须确保产品的质量。”施鹏飞表示, 产业发展初期特别需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千万不能为追求数量指标而 放松对质量的控制,时刻牢记风电是对未来20年野外恶劣条件的投资, 能否有回报取决于今天是否一丝不苟和锲而不舍,现在宁可少些、慢些, 但一定要好些,为的是可持续的多和快。
“设备制造商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电网企业应该做好统筹规划, 为风电发展提供电网支持。”路琨表示,只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相互 调协合作,风电产业才会最终迎来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