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30年实现快速发展
一、电力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通过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电力工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巨大的动力。
从1996年起,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1990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美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0.3%;至2007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美国的68%左右,差距大大缩小。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已大致相当于世界前10位电力大国中的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和英国5个国家的发电装机容量的总和。中国在年投产发电装机容量和发展速度上,均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难以逾越的新纪录。
电力工业在不断优化火电结构的同时,也加快了水电、核电、气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建设步伐,使水电、核电、气电、风电和其他能源发电方式的装机容量比例逐步增加,实现了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核电建设政策已从“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并确立了核电发展技术路线。截至2007年底,全国核电装机容量达885万千瓦,一批核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进入开工准备阶段,在建规模达1195万千瓦。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提速,截至2007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总容量达到420万千瓦,最大风电单机容量达2000千瓦,风机国产化率达到85.7%。全国投产和在建秸秆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
电网技术等级不断提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西北地区为330千伏)的电网主网架;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已投入运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更高等级输电发展的探索阶段。除西藏、新疆、海南及台湾外,全国性的互联电网已初步形成,跨区跨省送电稳步增长,对于调剂电力余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电力工业改革开放不断推进
在过去的30年中,电力行业改变了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投资不足、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国民经济需求的一系列弊端。
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突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通过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征收每千瓦时2分钱电力建设资金交由地方政府办电等措施,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及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投资主体的电力投资,独立发电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农村小水电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电力工业快速发展。
同时,电力工业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发展改革思路,逐步推进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从政企合一逐步过渡到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力企业开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也有序展开。
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利用自身经济技术实力,大力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各类合作,包括跨国能源合作、工程项目合作、电网互联和电力贸易合作、流域资源开发合作和高新技术开发利如自动绕线机等广泛的合作领域。电力行业还与各类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电力专业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际电力事务中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实践证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改革和开放促进发展,是30年来电力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最重要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