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能源加紧开发,成为能源产业的新动力
水电开发,刻不容缓的经济选择
1度水电可节约近1斤煤,若我国水电得到全部开发,则每年可节约近9亿吨标准煤
入夏以来,我国沿海省份缺电形势严峻,即便煤炭生产加班加点,也不能有效缓解夏季用电高峰时社会各界对电力的需求。这也印证了调整我国能源偏重火电的供应结构,加大、加快水电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史立山处长表示:“以水电代替部分矿石能源,现在变得尤为迫切。”
经济要发展,能源量就一定要增加。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能源瓶颈因素的制约。专家估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将达到36亿吨标准煤,能源需求量巨大,但供应偏紧。专家认为,我国现在煤炭探明储量是1000多亿吨,以目前的消费水平,也就可以消费几十年。所以,要尽早尽多地开发利用水电,增加电力供应总量,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状态。目前,我国水电能源储量约为6.08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47万亿千瓦时。根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匡算,即便排除各种社会和环境影响因素,只要让其中1.75万亿千瓦时的经济可开发量开发出来,则每年至少可节约8.5亿—9亿吨标准煤。
事实证明,水电不仅具有替代能源的作用,还能为减排做贡献。对此,潘家铮院士十分感慨,“1度水电可节约近1斤煤,加快水电开发,就能少消耗矿石能源,就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他说:“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又是一去不返的能源。抓紧时机,加快开发利用水电,替代燃煤,这才是功盖千秋的大事呀!”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降雪、降水和雪融化以后形成地表径流,利用水流从高处往低处流的势能来发电
水电是清洁能源吗?许多人对这个问题有疑问。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著名水电专家陆佑楣院士。陆院士回答得很肯定:“水电突出的特性,就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这是科学常识。”
不可否认,一些水电站的开发由于规划的原因,或者对生态的漠视,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因此,社会上不少人担心,建大坝就是人为的结束河流的自然生命,把活水变死水;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了,气温一上升就会产生蓝藻……
对此,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副院长贾金生说,应当看到,过去有些水电站的规划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但只要坚持科学规划,坚持生态开发,建设水坝就不会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破坏。
目前,全国已经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像新安江的千岛湖、四川的二滩,都是非常良好的生态工程,二滩水电站蓄水后,两岸的山体更绿了,当地的环境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得到了改善。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说,必要的水坝建设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有序的,就能很好地保护生态。据悉,我国国家级水库自然风景区已经达到了272个,旅游收入超10亿元。
贾金生说,水电开发中,会有一些对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无序的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更明显。“我们比西方开发水电和修建大坝晚了二三十年。过去他们在发展当中可能对环境关注得不够,我们应该结合他们的经验,更好地建设水电。”
以可持续方式加速水电发展,要重视改造、利用、保护和适应自然的发展要求,重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社会接受、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还要重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要考虑到受影响人利益的补偿。既要开发水电,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河关系”,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