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千亿投资引导能源结构调整拉动内需
我国第九座核电站——位于海峡西岸的福清核电站,在福建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岐尾山前沿开工建设。这一核电站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总投资近千亿元。
这是中国保增长背景下,中央推出扩大内需4万亿元计划后实施的首个特大型重点工程。
第一份落地的千亿大单,三大焦点,引来海内外瞩目。
有多少企业从中受益
综合效应可观,预计可拉动当地GDP增长近4000亿元
首先获益的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在位于四川地震灾区德阳市的东方汽轮机德阳生产基地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正式签订了方家山、福清核电项目汽轮发电机组和蒸汽发生器合同,总价值约50亿元,占到项目设备总投资的1/4。中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余剑锋表示,这次合作可全力支持东方电气灾后重建,也将促进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则摘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及蒸发器锻件的供货协议;中国核工业集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安全壳关键设备——电气贯穿件通过国家鉴定,将为设备国产化提供新的硬件支撑……
福建当地更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截至目前,福清核电项目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可为当地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中核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对地方经济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效应——6台机组投资近千亿,预计可拉动当地GDP增长近4000亿元。
业内人士预计,核电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当地第二、三产业发展,预期核电、风电等能源产业将成为福州市的又一大工业产业,福清市也将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环保清洁、多电型的新兴能源基地。
能否引领中国核电驶入快车道
75%的国产化率,使中国核电事业由“适度发展”转变为“积极推进”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福清核电站开展前期工作, 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前后仅11个月。未搬迁一户居民,不占用一分农田,福清核电一期工程创造了国内核电前期工作最短纪录,被誉为“福建速度”。
福清核电站还首创了新的建设模式,实现了商用核电站建设由法方“交钥匙”工程到中方“交钥匙”工程的飞跃,实现了国产化率从20年前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到如今75%的飞跃。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核电事业由“适度发展”转变为“积极推进”,在当前先后开工的一批核电项目中,除以三代核电技术引进为依托的三门、海阳项目外,包括福清核电站在内的其他核电项目均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一期工程建设的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计划分别于2013年、2014年建成发电。福清核电站,可望成为中国核电发展技术水平、管理模式提升的一个符号,也将是中国核电迈入发展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何以缓解东南沿海能源饥渴
发展核电是海西发展突破能源、交通、环保瓶颈,提供持久支撑力的上策
2月18日,福建省第一个核电站,也是我国第一个海岛核电站——投资512亿元的福建宁德核电站已动工兴建。至今,福建已成为中国在建核电项目最多的省份。
专家介绍,目前,福建省水电比重较高,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且水电出力受来水情况影响较大。根据国家制定的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的能源流向布局及规划,福建省从国家能源流向中获得的能源资源有限。即使能源来源充分,运输瓶颈也不容忽视。
《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至2020年)》确定,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至2800亿千瓦时。《规划》指出,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