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投资超过电源投资新能源产业随势而上
在我国电力需求明显下降,发电量、用电量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势下,电力建设与投资结构加速调整,电力结构得到优化,2008年,我国电网投资首度超过电源投资,走出了长期以来电力投资失衡的无奈;同时,火电投资同比出现下降,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却获得各路资本的青睐而逆势发展。
一、电网电源投资结构改善
2008年我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增加,总投资额5763.2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电源投资额2878.73亿元,同比下降10.78 %,电网投资额则达到2884.56亿元,同比增长17.69 %。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在电力投资中所占比重首度达到50%。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投资严重失衡,一边是电源建设投资过剩,电厂在建规模不断扩大,另一边却是电网投资严重不足,电网投资短板成为制约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据了解,“八五”、“九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仅占电力投资的13.7%和37.3%。“十五”期间电网投资只占电力投资约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电网投资占50%以上比重的平均水平。
投入电网的资金主要用于全国特高压、超高压电网以及跨区送电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已达36.48万公里,同比增长11.10%,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138714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7.80%。
二、清洁能源投资逆势增长
资金不仅在电源与电网间产生了微妙的转移,也在不同形式的电源之间发生着流动。“2008年电力行业统计快报”显示,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在2008年呈现出结构加快调整的态势。在火电基本建设投资额同比下降21.99%的同时,作为清洁能源的风电和核电,其基本建设投资额却分别增长了88.10%和71.85%。
投资的变化引发了电源建设向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倾斜,更多的新技术得到应用如自动绕线机。水电建设方面,2008年,我国水电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三峡5台机组350万千瓦、广西龙滩(一期)4台机组280万千瓦和云南景洪(一期)3台105万千瓦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机组在这一年集中投产,三峡电站26台机组总容量1820万千瓦、广西龙滩电站(一期)7台机组总容量420万千瓦截至2008年年底已全部投产;四川锦屏二级、向家坝及云南小湾等水电站相继实现大江截流,全年水电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
传统的火电投资虽然下降两成,但2008年的火电建设继续向着大机组、大容量、节水环保型方向发展,上海外高桥电厂2台、江苏泰州电厂1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相继投运,使得我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达到10台,世界首台百万千万空冷机组也已在宁夏开工建设。
三、电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虽然2008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一成有余,但受国家宏观调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增长势头迅速放缓,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电力需求也同步降低,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减少,发电量、用电量甚至从10月份起出现了10年未见的同比负增长。
数据显示,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3%,增幅比2007年下降9.57个百分点。全国全口径发电量34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8 %,增幅同样大幅回落。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4677小时,同比降低337小时。其中,火电设备降幅最大,其利用小时数为4911小时,同比降低427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731小时,同比降低46小时;水电设备不降反升,利用小时数3621小时,同比增长102小时。
由此可见,我国电力结构正在加快调整、优化的步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电具有强劲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