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60年铸就辉煌
60年,弹指一挥间。历史,记载下了我国电力工业60年的风雨历程,也同样纪录下一段翻天覆地式的巨变,在这60年的巨变中,强烈的数字对比是最有说服力的凭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力装机只有173万千瓦;2009年,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所属拉西瓦水电站6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8亿千瓦。
其中,火电装机建国初仅为169万千瓦,2009年7月,我国6000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就达60902万千瓦;水电装机在建国初仅为36万千瓦,而到了2008年底,达到1.72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从1991年实现零的突破后,到2009年全国装机容量达到907万千瓦。
火电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
1956年,淮南田家庵电厂投产一台6000千瓦的机组,那是我国第一台国产火电机组。据悉,“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我国有24项电力项目,除了丰满水电站外,其余均为火电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奠定了新中国火电发展的基础。
随后在仿造苏联的基础上,我国相关技术人员自行开发了10万、20万和30万千瓦机组,尽管发展相对缓慢,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火电装机容量还是比建国初增长了23倍,达398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69.7%。
随着我国电力科技水平迅速提升,我国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空冷发电机组的开发应用居国际领先地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最多的国家,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的关键设备——气化炉的自主化研制也已进入工程试用阶段,F级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整套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回头看来,如绕线机、大型变压器制造这些设备在国产化的过程中都经过了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过程。
水电
1957年4月,我国在黄河上的第一座水电站建设开工。随后刘家峡、龙羊峡等一批单机容量30万千瓦级型机组投入运行;单机容量40万千瓦的李家峡、单机容量55万千瓦的二滩,以及30 多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三峡、龙滩机组顺利投产;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溪洛渡、向家坝、拉西瓦、白鹤滩、乌东德等电站,单机容量从70万千瓦向着100万千瓦机组发展。
在遵循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下,我国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正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在混流式机组方面,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能独立设计制造三峡右岸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它的容量和性能都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在轴流式机组方面,国内制造的水口电站机组单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这也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轴流式机组;在贯流式机组方面,国内制造的机组最大单机容量为4.5万千瓦,最大转轮直径为6.9 米,已具备自主设计制造大型贯流式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在冲击式机组方面,国外最大机组单机容量为42万千瓦,而我国制造的机组最大单机容量为14万千瓦,离国外还有一定距离;在抽水蓄能机组方面,国内机组的制造水平跟国外差距较大,目前已经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
核电
我国民用核电起步较晚。1978年才拟订了核电科学研究规划,确定了加速发展核电的战略构想。经过一步步发展才走到今天。
1981年,我国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设计与建造的第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得到批准,1983年开工建设,1991年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随后,我国首座10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于1994年投产发电;2005年,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品牌CPR1000示范工程——岭澳核电站二期开工,这加快我国全面掌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形成自主技术品牌核电站设计和设备制造能力。
目前,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控股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区的一批项目处于开工前准备阶段,为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底,全国共投入运行核电厂5座10堆885万千瓦,中国迎来了核电建设的新高潮。
可再生能源发电
我国风电事业始于1986年建立并网投产的风电场—荣成风电场。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起步比较早,几乎与国外同步。但由于初期以自主研发为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进展非常缓慢,逐渐落后于国际水平。
近十几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产业。
依托这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随着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 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