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上使新能源产业凸现产能过剩
在政策指引下,一个高达2万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我国浮现。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警示,部分新能源行业已经出现了过热过剩的现象,一正一反的矛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自从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后,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被各国所看好。汇丰银行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中的上市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当年全球经济大幅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大幅增长了75%。低碳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一矛盾:新能源也现“产能过剩”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面看好”下,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性增长似乎偏离了预定的轨道。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这种一窝蜂地发展不但浪费,也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截至上半年,全国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在5万吨至10万吨,若产能真能实现,足以满足全球多晶硅年需求。
而在风电领域,短短几年内就涌现出近70家风电设备厂商。而按照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企业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的说法,“全国的风电市场需求,国内排名前三甲的风电设备企业的产能就够满足了。”
二原因:缺乏核心技术陷入价格竞争
目前,我国许多新能源生产的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仍然靠进口,而这些技术已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少数企业垄断。例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的太阳能企业只能在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进行生产。而我国所谓的多晶硅等新能源产业,其实还是处在技术含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阶段,处在产业链的下游。
正是由于多晶硅等行业的低技术含量,造成大量企业涌入相关行业,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引起上游到下游的产能过剩,从而引发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轨。更有专业人士认为:由于竞争激烈,上游厂商纷纷转嫁成本,风电行业逐渐走向微利化,部分设备如绕线机等呈现“白菜价”趋势。金风科技日前公布再次下调零部件采购价,历经四次调价,金风科技采购合同金额合计削减1.79亿元。
据统计,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水电、风电、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加起来才不过7%。这一水平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如德国可再生能源已达到14%,每年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全国5%的用电需求,法国电力供应的80%来自核能。这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不过目前需要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避免新能源行业走上高投入、低技术粗放式的发展之路。
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有序推进,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长期看机会很多,但在新能源应用率非常低,且同质竞争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目前对新能源企业的选择必须比以往更加谨慎。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统筹规划,进一步研究能源发展布局和比重,在制定能源发展总体规划时,要考虑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提高环保标准,避免全国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